l.貧血:
也是疲倦的原因,血紅素降低。就狼瘡患者而言,其最常見的血液異常表現即為貧血,亦即紅血球數目的減少。狼瘡患者的貧血尤其要仔細分析。如狼瘡經常合併的發炎即為貧血的重要成因。長期發炎可抑制骨髓製造紅血球,而對血色素生成有重大影響的鐵則則在發炎時因無法有效利用,而集中於骨髓組織。換言之,此時補充鐵劑是無濟於事的,而唯有控制發炎才是治本之道。
若狼瘡合併腎功能不足或尿毒症,則也會造成所謂的次發性貧血。若貧血成因為缺鐵,則最主要原因還是身體失血。狼瘡患者可因使用的藥物如阿斯匹靈和類固醇等刺激胃造成出血。任何貧血患者都應接受糞便潛血反應的測試,以防患未然。
正常紅血球由骨髓生出進入血液循環中約可存活四個月。一些狼瘡患者可造成溶血性貧血,其血球早期受破壞,也許僅能存活十或十五天。
溶血性貧血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見的仍為抗體對抗紅血球。通常類固醇可有效治療。

2.白血球降低:
又稱顆粒球 (中性白血球) 和淋巴球減少症。會增加感染的危機,這兩種白血球中主要的成分在狼瘡患者皆有可能減少,但這些異常卻也常並不致產生症狀。有時,嚴重旳顆粒球減少可引發細菌感染。
事實上,他們有一大部分反而是一些免疫抑制劑過量造成骨髓抑制產生的現象,停藥並加以保護性抗生素常是必須的。
而目前由基因工程發展出的細胞激素細胞株刺激因子則可用來在白血球極度減少時
(常需小於l000) 使用, 以刺激白血球生成。
3.血小板減少:
則很容易出血,常見者為牙齦出血、流鼻血、肢體出現瘀斑。嚴重者會有臟器出血。
血小板是凝血的重要成分。當其缺乏時,可造成皮膚大量淤青或鼻、牙齦、腸等出血。
皮膚上顯現針點般小出血點是血小板減少旳典型現象。若要釐清其真正原因,可能需做骨髓穿刺檢查。
就狼瘡患者而言,血小板減少最常見的原因即為免疫引起的抗體對抗血小板。事實上,許多初期尋找不出真正原因的血小板減少症即可能為狼瘡的先驅症狀,而在爾後也常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治療上仍然以類固醇為主,但也可能需用及脾臟摘除術。

4.狼瘡抗凝現象:
一些狼瘡患者可製造抗體影響血液凝集試驗
(PTT)。此抗體即稱為狼瘡抗凝抗體。無論PTT延長,或偽陽性VDRL 檢查,皆應檢查牛心脂(Anti-cardiolipin Ab)抗體以排除所謂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及其常伴隨現象:反覆性動靜脈栓塞,血小板下降及流產。

來源:http://www.gandau.gov.tw/nurse/inout%20nurse/air/air03.htm
           http://wwwu.tsgh.ndmctsgh.edu.tw/ria/sle.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is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